本篇主要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水文监测显示“中华水塔”水源涵养能力在增强和河川径流来自降水的这样的话题,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青海省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国水塔”、“万江之源”之称。值此第36届“中国水周”之际,小编走访青海省水文水资源预报中心了解到,作为“中国水塔”,青海省历年平均出水量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趋势。与此同时,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
据青海省水文水资源预报中心主任李其江介绍,青海省水资源总量多年来平均为6293亿立方米。监测数据显示,自有监测记录以来,青海省平均出水量连续多年呈增加趋势。1956年至2000年,青海省年均出水量596亿立方米;2001年至2021年,年均出水量66016亿立方米;2005年至2021年,年均出水量68608亿立方米。
青海省作为源头和上游地区,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的变化将通过河流向下游传导传递,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些都彰显了青海作为“中国水塔”的重要性和所承担的“源头责任”。
一系列水文要素的监测数据反映,一是各流域水量年分配趋于均匀,二是各流域枯季径流占年径流的比例呈增加趋势。青海省属干旱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产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过去,河流径流全年分配极不均匀。现在与过去相比,有趋于统一的趋势。
流域生态系统对降水有一个分配过程一部分产生地表径流,以极快的速度汇集到河流;一部分产生地表径流,并以极快的速度汇集到河流中;部分通过土壤渗透、排泄,体现水量的调节作用;部分水继续渗入地下排水层,通过地下水的运动,然后排入河流,将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当降水较多时,盆地可储存部分降水;降水少时,积水通过土壤和地下径流排入河流。
上述两项指标的趋势变化反映了流域内因降水渗入土壤和含水层的水量在增加,然后缓慢释放。反映出流域的蓄水能力和调节水量的能力在增强,表明流域生态环境日趋好转,“中国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在河流源区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成效。
关于水文监测显示“中华水塔”水源涵养能力在增强和河川径流来自降水的相关热议话题今天就聊到这里,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也请大家关注订阅本站。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