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不想潦草地告别新冠和疫情就像电影的题,众说纷纭,小编为你带来详细的讲解。
规划|新周刊新媒体
编辑|花老白燕飞
标题图片|林泽君拍摄
当地时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COVID-19疫情不再构成“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意味着各国现在是从紧急模式过渡到同时管理COVID-19和其他传染病的时候了。
COVID-19大流行终于被正式宣布“结束”。我们等待这一刻已经太久了。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段记忆仍然是一根隐藏的刺。回避或遗忘并不会让它消失。它只会在我们装麻木的时候反复刺痛我们,提醒我们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的。
关于新型冠状病,每个人都可以写一篇只与个人感受相关的回忆录。可能是挤满了地方的街道,可能是比人高的水马墙,可能是灯火通明的发热门诊,也可能是看似无穷无尽的核酸检测队伍。伴随它的是痛苦、恐惧或幸运的真实记忆。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一直在嘲笑它。头像戴口罩、P表情贴核酸报告,曾经是疫情期间最流行的排便方式。
我们惊慌失措。楼下的市场突然关门了,警戒线被拉出了视线,我们的手机上意外地出现了红色代码。
我们也受苦了。迄今为止,COVID-19已导致全超过690万人死亡。不断攀升的疫情地图,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这次病大流行不仅仅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标志。
因此,《新周刊》编辑部力图让每位编辑回顾最难忘的时刻。这个过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因为这三年就像一条浑浊的时间河流,每个人都是赤着脚涉水而过的。回头看,仔细审视你踩过的每一块石头,需要勇气。
2020年2月2日,纽约时代广场。/肖峰
2020年2月3日,纽约肯尼迪机场,各大航空公司开始严格检查中国游客的护照和行程。由于我们的家人来自湖北,我们无法登上回国的航班。/肖峰
2020年2月6日,东京成田机场工作人员开始佩戴口罩。/肖峰
2020年2月,儿童口罩一难求。为了让宝宝外出时能够接种疫苗,将儿童口罩与成人口罩缝制在一起。/西西
2020年3月,在广州飞往上海的航班上,乘客全副武装,防范新型冠状病传播。/彼得潘
2020年3月,立春后,国内航班乘客全部佩戴口罩。/彼得潘
2020年5月的一个深夜,我在哺乳期因乳腺炎发烧去医院就诊。我在临时温室里等了两三个小时拿到核酸结果才去医院。/西西
2020年7月31日,获得价值1700港元的核酸报告。这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昂贵的核酸检测。/梁浩
2020年7月,经过六个月的封城,电影院等封闭场所逐渐恢复营业。我和朋友一起去看了《寻梦环游记》的“单人单座”重映。/一床被子
2020年8月5日,我深夜去急诊室,要做紧急咽拭子检查,才能进去陪护。/肖峰
2020年9月8日,伦敦分阶段重新开放。政府推出周二外出就餐半价补贴。剧院、酒吧云集的苏豪区再次热闹起来。由于政策仍然不允许室内就餐,餐厅将所有桌椅都放置在室外,给人一种露天流动座位的印象。/晃鱼
2021年2月5日,广州一家核酸检测公司开始进行更多核酸检测。/肖峰
2021年4月12日,广州市越秀区下塘西路管控区每日进行核酸检测,确保结果阴性。/彼得潘
隔离区随处可见。/西西
2021年6月28日,当我进入大三实习期时,因疫情被锁在学校里。得到了各行各业的物质补贴,包包上还扣了“安全”二字。/爆发性乐观
2021年11月10日,一名农民工在广州海珠区新港西路一栋写字楼楼顶午睡。/彼得潘
绿、蓝、黄、红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阿瑞、晓阳、赵万曦、希希、阿娇
2022年8月2日,到达武汉高铁站。出口处,旅客按照籍贯准确分类,分批进行核酸检测。虽然指示很明确,但出口还是花了近一个小时。/菜花
2022年11月10日,广州市海珠区客村立交桥。海珠区实行交通管制,只进不出。/林泽君
2022年11月11日《二十条》发布后,我去药店给家人准备日常药箱,发现很多人都一样。/阿瑞
2022年11月12日,广州市海珠大桥、海珠区实施临时管控。实施仅针对入站,而非出站。一河之隔,两岸的生活截然不同。/林泽君
2022年11月广州封城期间,每日“放证”。/英宝
2022年,北京多区将开展大规模核酸筛查。完成核酸检测后,我们将收到专门的核酸贴纸,作为进出社区的有效凭证。经过几轮“三天两检”,手机壳上贴满了贴纸。/那个孩子
2022年11月,海珠封城期间,人们睡在猎德桥下。/K
2022年11月15日,广州市海珠区临时控制区内民众在水马墙附近“交易”。/林泽君
2022年11月中旬,海珠禁区的邻居们靠着墙外店主挂的手写招牌,奉上一碗“一叫就来”和““一叫就来”,面条是广州人每天的安慰。/星星
2022年11月20日中午,我被转移到家附近的一家酒店。在排队上车的队伍中,有一个孩子穿着宽大的隔离衣,靠在路边的石墩上,拒绝上车。/肖峰
2022年11月24日,大楼猝不及防地被封闭。当室友早起去上班时,她发现单位楼的门关着。被劝回去后,她只能匆匆拍下缠在门上的铁链和值班的“大白”。“./雌蕊
大楼内感染COVID-19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室友从抖音上学到了一套抗感染采样“装置”。/阿珍
2022年11月27日,广州,托尼老师在珠江边摆摊,给在家无聊许久的邻居们理发。/蓝翼
2022年11月底,酒店隔离期间,工作人员每天上门做核酸检测、监测体温。/肖峰
2022年11月20日至29日,因成为时空同伴,健康码变红,被转至酒店隔离。这是隔离期间的一顿饭。/肖峰
2022年11月26日早上8点30分,下一站嘉禾望岗,分配一人一辆马车。/晓阳
去年今天的电影院。疫情期间看电影,感觉电影院总是被“订满”。/卢一鸣
2022年11月29日收到解除隔离通知,次日广州就发布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肖峰
2022年11月30日下午,新港西路交警正在“泼水”清理道路障碍物,恢复通行。/林泽君
2022年11月30日晚,海印大桥底滨江东路,“疫情防控交通管制”检查站连夜拆除,蓝色铁皮还没来得及堆在路边。已清洁。/晓阳
2022年12月,五羊村。广州宣布解封的第二天晚上,核酸摊位在夜色中一片寂静。/K
2022年12月22日,广州一家药店贴出“缺货”告示。最难买的东西是布洛芬和温度计。/林泽君
2022年12月,我家每个人都感染了杨某,每人占用一间卧室。我和女儿不得不在客厅里自我隔离。/西西
2022年12月24日,大概很多人在变得阳刚之后都吃过盐蒸橙子。/花草白
2023年2月2日,疫苗接种点被拆除,不知道去了哪里。/凯兄弟
2023年4月17日,杭州萧山机场,凌晨5时52分,出发大厅已是热闹非凡。世界再次流动起来。/肖峰
2023年5月2日,上海草莓音乐节上不戴口罩的年轻人。/林泽君
昨天,张文宏发长微博称,一瞬间,他“深深感觉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都已经发生了”。
确实,COVID-19大流行的时期已经过去,回归正常生活的追求确实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那么,回忆、反思和回顾痛苦有意义吗?不以微妙的方式告别重要吗?
必须承认,我们正在经历的不仅仅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即使现在正式宣布“结束”,人们长达三年的心理危机也未必能得到解决。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没有真正结束。新冠影响依然存在,“两正”仍在发生,新冠后遗症不容忽视。在刚刚结束的世卫组织新闻发布会上,谭德塞表示,过去一周,COVID-19继续每三分钟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全仍有数千人在重症监护室中为生命而战。
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不应该被遗忘、不应该被终结的记忆。习惯性的回避或者选择性的“失忆”,只会导致未来更多的习得性无助。
它所植入的隐喻将继续对世界发出警告。因为疼痛可能会缓解,但不会消失。
校对向阳
行动小野
排版颜飞
今天我不想潦草地告别新冠和疫情就像电影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No Comment
每次看到楼主的帖子都有惊吓!http://3bi.net/post/2663.html/
鉴定完毕!http://3bi.net/post/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