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吃掉10000只害虫,蝎子却被疯狂捕捉,未来会局部灭绝吗?

一说到关于一年吃掉10000只害虫,蝎子却被疯狂捕捉,未来会局部灭绝吗?或者和宠物蝎子品种相关的话题,总是能引起很多关注,下面小编为你带来解。

蝎子是一种凶猛的节肢动物,属于蛛形纲。世界上已知的蝎子有1000多种,我国有15种。主要产区集中在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北方省份。

野生黑背蝎

长期以来,蝎子一直被民间视为滋补佳品,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据调查,全每年消耗蝎子5000吨,其中一部分用于药用和食用,另一部分用于保健品和酒类的开发。我国养殖蝎子产量仅100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夜间捕获野生蝎子并私自出售的现象。禁令一再重复,情况变得更糟。

蝎子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它对生态有多重要?

成年蝎子体长可达6厘米左右,复眼1对,单眼3对,冠子数量16至25枚不等。我国蝎种中,比较著名的有秦泉蝎。山蝎、斑蝎、辽克蝎等。

以秦泉蝎子为例。这种蝎子特征显着,自然成活率高,寿命810年,繁殖期6年。秦泉蝎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5至39摄氏度的温度下生存,很容易在野外繁殖和生长。如果精心饲养,秦泉蝎一年可繁殖3次,每次可产40至60只后代。养殖效益显着。

对于市场消费来说,养殖蝎子和野生蝎子没有太大区别,价值基本相同。但在自然环境中,野生蝎子也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天敌。

野外的蝎子常生活在背风、向阳、干燥的地方,善于在洞中筑巢。它们白天躲在洞里,晚上出来寻找食物。几乎所有的蝎子在食性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捕食软体多汁的昆虫,尤其是蝗虫。野生蝎子被誉为“害虫消灭者”。一只蝎子一年可以吃掉一万只蝗虫和其他害虫。因此,蝎子种群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害虫的数量,这对当地农作物和其他植被的生长至关重要。

不仅如此,蝎子本身也是老鼠、蚂蚁、壁虎、蜘蛛等动物的食物。它们在草原和沙地食物链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在贺兰山等地,野生蝎子5-6月完成交配,7-8月开始大量繁殖,在控制蝗灾、维护生态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贺兰山野生蝎子的危机

近年来,随着蝎子的市场价值不断上涨,一些以蝎子为主题的“特色美食”开始出现在很多地区的农家乐中,比如炸蝎子,售价2至3元一只。

用蝎子做的小吃

利润链的出现,直接导致野生蝎子的价格飙升。早在2005年,贺兰山周边数百人就在夜间组团,对山上的野生蝎子进行大规模捕捉。每年6月至8月的夜晚,不少当地居民携带干粮、水瓶、特制的紫外线灯去寻找野生蝎子。

“捕蝎大队”规模从数十人到数百人不等,其中大部分是附近居民。据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夏季每晚都有数百人捕捉蝎子。这种现象早已成为常态,光是警方就劝阻了2000多人。

据知情人士透露,来自贺兰山的野生蝎子将集中收购,以吨计价,最终运往广东等南方市场。相关特色小吃在夜市上更是受欢迎。由于近年来野生蝎子越来越少,活蝎子的价格也一路飙升,2010年左右达到300元/公斤。干蝎子产品的价格更高,高达800至1000元/公斤。在银川市月牙湖乡,每天有2000多人捕捉蝎子,日总收入超过20万元。兴庆区捕蝎规模最大。

在肆意抓捕之下,贺兰山的危机也随之而来。保护区负责人指出,贺兰山的蝎子越来越小,数量也没有以前多了。如果过度捕捞继续下去,几年之内贺兰山的蝎子可能就濒临灭绝。更为严重的是,不少捕蝎人在夜间随意吸烟、乱扔烟头,导致山区火灾频发。短短一个月内就发生了五起火灾,安全隐患巨大。

滥捕蝎子的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但处理起来却非常困难。

居民乱捕猎蝎子的行为给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但当地对此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

首先,蝎子并未列入我国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我国有关部门也没有将蝎子指定为各级保护动物。因此,野生蝎子的法律保护存在较大缺口,执法人员也因此陷入无法律依据的尴尬境地。

收购野生蝎子

另外,很多捕蝎人的经济条件并不好,经济困难的家庭也不少。如果按照《保护区管理条例》对捕蝎者进行罚款,在执行层面也会遇到很大困难,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口头警告或批评教育。这种打击力度很低,涉事居民今后极有可能再次加入猎蝎大军,乱猎现象陷入恶性循环。

除宁夏贺兰山外,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也存在滥捕蝎子的情况。在一些市场,每天有2000多公斤的蝎子流动。除了人为的过度捕捞,野生蝎子还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危机。

村民上山抓蝎子

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林地、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蝎子栖息地持续恶化,食物来源减少,进一步加剧了野生蝎子的生存危机。全国不少地区野生蝎子资源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难以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在此背景下,人工育种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工饲养蝎子有多难?

国内蝎子人工繁育实验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今天的蝎子养殖已初具规模。不过,不少蝎子养殖户反映,蝎子养殖难度很大,成功者其实很少,行业积极性也不高。

蝎子养殖

有人可能会,为什么蝎子养殖这么难呢?

首先,蝎子是卵胎生物种,一次只能产下几十个后代,因此繁殖能力较低。刚出生的蝎子必须经过6次蜕皮才能成熟。然而,蝎子是冷血动物,每年冬天都会冬眠。这大大延长了蝎子的发育时间,需要3年才能成熟。对于农民来说,三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蝎子养殖

其次,蝎子在幼年阶段生长缓慢,蜕皮困难。这个阶段的成活率很低。对于农民来说,成活率直接关系到最终效益,这也是集体劝农退出的一个主要原因。

总之,对于野生蝎子来说,人工繁育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所有危机。“不准买卖,不准杀生”。仍需从市场入手,加强监管打击,切断“野味”供应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过度捕捞,逐步恢复野生资源。

对于滥捕野生蝎子的行为,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关于一年吃掉10000只害虫,蝎子却被疯狂捕捉,未来会局部灭绝吗?和一些宠物蝎子品种的内容就讲解到这里了,大家记得关注收藏本站哦。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