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章主要介绍杂感随笔丨邂逅竹海,和一些关于春天的公园一段话天气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网友有帮助。
老奎
五一之前,儿子很早就告诉我,今年五一他要带我们出去旅游。但我平时喜欢去人多的地方,而且越热闹越好。但逢年过节,到处都是人,我就习惯了安静。但我儿子告诉我,人会去流汗的地方,所以我们不妨去有血的地方。我还是不明白。“血”流到哪里了?正当我们疑惑的时候,两个儿子开着两辆小车把我们开进了江南的大山里。下午停车的时候,看到前方不远处就是陈毅和叶挺的江南指挥所。难怪儿子说那是流过血的地方。这里不仅流过血,连士兵也藏在这里多年。无数红军、新四军战士死在这里。山高林密,曲径通幽。小汽车穿行而过,别说人多,就连车辆也很少。可见,这里是用兵作战、开展游击战争的绝佳场所。
但没走多远,我发现这里不仅车辆越来越多,人流也如同潮水一般,朝着一处涌动。当车子进入前面的一座城镇时,就几乎无法再继续前行了。下车后一打听,原来我们无意中误入了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南山竹海。此地虽然距离陈毅的“江南指挥所”仅一步之遥,但却被人潮隔绝。两个儿子无奈,只好找地方停车住下,孙子们欣喜若狂。在妻子和儿媳的带领下,我只好被迫去南山竹海游泳。
当我看到“南山竹海”三个字时,不禁感到一阵嘲讽。经济时代,人们什么都敢吹嘘。一座山峦起伏、三尺平无地的山沟,也许有很多竹子,但可以称之为竹林、竹山,或者优雅地称之为竹林风情,甚至更时尚的“最耀眼竹林风情””。何德和怎么能称为“海”呢?大海宽阔、波涛汹涌、一望无际。山高林密的地方,不仅无法通“海”,而且也不可能拥有广阔的海洋式气候。如果这可以称为“海”,那么那些山谷和溪流就应该称为“河”。
一切安顿好后,我们随着游客的人流,沿着山脚下的小路慢慢走着。正如我所料,首先映入我眼帘的竹子只是一些混杂在树林中的“散兵游勇”。连真正的“竹林”都称不上,更谈不上“海”了。还有一些散落在灌木丛中的竹子,它们瘦得皮包骨头,甚至被树木“欺负”到了死去的地步。我抬头看着潮水般的人流,讽刺地说,这是竹海还是人海?儿子的脸色也有些疑惑,不禁感叹道“导游不是这么说的吗?看来网友的评论也有些不靠谱啊。”现在是春末夏初,下午三四点钟,天气却特别热。儿子、儿媳、孙子们都热得满脸通红。我和妻子手牵着手,走得满头大汗。然而,随着我们越陷越深,不知不觉间,树越来越少,竹子却越来越多。直到树木荡然无存,只剩下高大翠绿的竹子。很快我们就被淹没在竹林里了。
如果海上无风,有三尺巨浪,那么这片竹林之中,甚至还有三四级的风。路两旁的竹子挺拔挺拔,像仪仗队的士兵,威严更加“引人注目”。拳头粗的主杆上没有树枝和竹叶,枝叶基本都在竹尖上部,像一把大“鸡毛掸子”。因此,整个竹林不仅显得干净明亮,而且还有一种清凉的感觉。虽然感觉不到风吹过,但竹林里却有一阵凉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瞬间下起了一场看不见的春雨。这时,我们不仅不再感到炎热,反而感到浑身冰冷。儿媳赶紧给两个孩子穿上外套,我们大人只好站起来打架。一时间,我们仿佛回到了初春时节。
虽然这是高速公路,但看得出来是为了迎合游客而临时加宽的。前身一定是一条小路。虽然离市场较远,但路两旁三五步外就有山民卖山产品。基本上还有一些新鲜的竹笋。兜售者多为中老年男女,皮肤黝黑,面容饱经风霜。他们的方言很难听懂,但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满满的真诚和期待。更有山民在一旁的竹林里挖竹子、剥竹子进行现场交易。竹笋细嫩肥美,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十分诱人。然而,一些游客并不想被山民的新奇所感动。他们反而效仿山里人,去竹林里挖笋,这让山里人心里痛苦不已。他们无法直接训斥游客,只好向管理人员询,并威胁游客“看到了就罚款!看到了就罚款!”
我把孙女捡起的一根手指粗的去皮竹笋放进嘴里咀嚼起来。它很甜,但有点苦。老婆说,竹笋应该炒一下,加点盐,才是难得的美味。若与肉同煮,则成为下酒下饭的绝佳菜肴。一根竹笋,让我想起了近一百年前的陈毅和他的战友们。他们能够在这里选择指挥权,并且已经在这里活动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仅经历了数百场战斗,而且还像火花一样壮大了自己,发展并影响了整个国家。虽然那是他们的伟大成就,但在这伟大成就中,也少不了这些不起眼的鲜笋的作用!这些山民忠诚、善良、宽容、善良。他们的祖先就是靠着这种忠诚、善良、包容、善良,养育了红军、新四军。他们的脸庞朴素而坚毅,仿佛是宁折不弯的竹子。在这些人身上,我仿佛又看到了红军、新四军的影子。
半山腰的一条长廊里,儿子、儿媳、孩子和家人忙着拍照、打卡,我趁机“爬”了一会儿山。在这里我不仅可以看到整个小镇,还可以看到远近的群山。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竹海”的含义。这一带的山真是奇特。其他地方,无论是山地还是丘陵,不是有灌木丛,就是有各种松柏,但很少见到竹子,更难见到成片的竹林。而这里,无论远近,几乎到处都是竹子。如果说山脚路边的竹子只是散兵游勇的话,那么这里的竹子就是正规军,甚至是整齐的集团军。远处一阵风吹来,仿佛整座山都在摇晃,竹尖摇曳,竹叶摇曳,变换着翠绿的色,又像是大海中的巨浪在翻滚。这是一片竹海,竹叶翻滚,山峦起伏,雄伟壮观,更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在我的家乡淮南八公山,有一句从淝水之战流传下来的成语风吼鹤鸣,草木皆兵。我想,古人一定没有看到这一幕。漫山遍野的竹子,翠绿如海。一阵风吹来,犹如山摇地动。竹叶沙沙作响,更像是利剑出鞘。千军万马喜极而泣。如果说还有“风声鹤鸣,草木皆兵”的疑惑和测,但这里却分明是只听其声而不听其声的天兵天将。看到他们的脸已经到了。不是可疑,而是“相似”。根据心情不同,竹海里的风声如鬼哭狼嚎。用另一种心情来听它就是一首交响乐,甚至是一首委婉优美的情歌。环顾四周,看到摇曳的竹海,我似乎感觉到陈毅、叶挺、左权、粟裕等人领导的红军和新四军就在不远处。士兵们在训练,竹林在歌唱,和谐地孕育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改变了世界,推翻了一个王朝,而且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经过几天的旅行,回来的路上,儿子我哪一处风景给我印象最深刻。我不假思索地说遇见竹海。
今天杂感随笔丨邂逅竹海和春天的公园一段话天气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