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产业火了!黄埔一生物医药企业攻克“卡脖子”原料

不少人都想知道mRNA产业火了!黄埔一生物医药企业攻克“卡脖子”原料和广州疫情期间医药行业的相关话题,本文为各位详细的解说。

疫情期间,mRNA行业火爆。

凭借开发周期短、生产工艺易于放大等优势,mRNA疫苗已成为全最大的医药品类,不少生物制药公司看到了mRNA赛道背后的新机遇。

5月25日至27日,在黄埔举办的首届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大会上,复星医药原CEO、汇正奇创始人惠爱民博士、广州恒诺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存等出席。多位知名生物医学专家分享了mRNA在肿疫苗、免疫、基因编辑、CART细胞治疗等传染病预防疫苗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来自全生物医药领域知名企业和机构的代表近千人。人参会议。

攻克mRNA原材料“卡壳”

黄埔企业率先打破垄断

此前,5月22日,在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强调,mRNA将是生物医药的革命性变革,将发挥重要作用。在遗传性疾病、肿和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作用。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呼吁投资者关注mRNA疫苗的新技术。这也引起了业界的热议,表明mRNA赛道正在升温。

mRNA下游市场的爆发也带动了上游市场的需求。受专利保护的“卡脖子”封盖原材料是mRNA疫苗、药物和疗法的核心成分。约占mRNA产品原料成本的35%,市场价格高达每公斤2亿多元。

为解决上游原料供应依赖进口、成本高的痛点,恒诺康基于在核苷酸领域近三十年的深耕,自主研发了新型高效mRNA加帽原料,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打破专利垄断。张建存博士表示,mRNA加帽材料等一系列核苷酸原料将在广州科学城实现产业化。预计年产量可达100公斤,为国内外mRNA企业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封盖原料。

张建存广州恒诺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建存博士在黄浦区工作已有十年。他透露,未来公司将基于自主领先的mRNA核心技术,在难治性重大疾病和罕见病领域合作或自主研发创新mRNA药物。

辉瑞mRNA疫苗推出后

他认为mRNA具有巨大的潜力

复星医药前CEO惠爱民博士也看到了mRNA新技术的广阔市场。

2020年初COVID-19疫情爆发后,他主导了复星医药与BioNTech的mRNACOVID-19疫苗联合开发项目,并将辉瑞mRNA疫苗引入大中华区并在港澳台地区上市。惠爱民博士认为,这是“这10年来他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除了在COVID-19疫苗中大规模应用外,mRNA在肿疫苗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去年开始,惠爱民离开复星医药,创立惠正奇控股有限公司,取“利人利己,正气出奇”之意,主要专注于mRNA在肿、肿等领域的应用。免疫和传染病治疗。

他透露,公司将在黄埔建设汇正奇药业mRNA创新药研发总部。项目初始投资总额约4亿元人民币。自主研发肿、免疫领域创新药物,打造mRNA等高端技术。

惠爱民博士,复星医药前首席执行官、汇正气创始人

汇正奇mRNA创新药研发总部等12个优质生物医药项目在会上揭牌并签约

打造生物产业投资首选地

聚集了3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产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近年来,作为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重镇,黄埔区打造了“研发在生物岛、试点在生物岛”。科学城、知识城制造”产业链格局。

据介绍,与国内其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相比,黄埔区和广州开发区有两大突出优势一是产能优势,在建大分子生物医药原料生产规模超过60万升;二是产能优势。二是数量优势、创新成果药品数量在全国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与会多位专家和企业家代表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优势凸显,市场前景广阔。黄浦区作为大湾区生物产业发展的核心区,现已成为生物医药企业投资落户的首选地之一。

“黄埔除了拥有适合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外,还有一系列齐全的配套资源来协助企业。能够真切感受到政府的服务,是这里最吸引我的地方。”惠爱民博士说。

张建存董事长也表示,生物制药企业在研发上需要不断创新,但创新过程中难免存在失败的风险,黄浦区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企业办实事。

采访与采写南都编辑杨丽云通讯员孙旭东范敏玲周亚东

摄影南都编辑梁伟培

今天关于mRNA产业火了!黄埔一生物医药企业攻克“卡脖子”原料和广州疫情期间医药行业相关的详细内容就讲到这儿了,希望本篇文章能对诸位网友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